大河车网转载:距离传祺在海心沙盛大的上市仪式已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再来试驾,确实有点晚,但晚有晚的好处,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审视这款车型。还真别怀疑,纠结于“传祺买还是不买”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一方面看中传祺的性价比,一方面却对其可靠性和耐久度存有疑虑。是时候给出答案了,一起来看看传祺在为期一周的“试用期”里的表现。
混在A级车里的准B级车
第一眼看到传祺,打从心眼里喜欢,这么大的一部车,居然这么便宜。是的,传祺尺寸很大,车长达到四米八,轴距更是突破两米七,达到2710mm,与其说它是A级车,倒不如说它是一款B级车。
先说发动机,传祺刚上市时仅有2.0L排量,直至今年8月底,才追加1.8L。并非广汽乘用不想“一步到位”,而是发动机厂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需要一定的时间。传祺未上市时,普遍猜测,首批车辆将使用进口发动机,广汽乘用也确实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发动机,但广汽发动机厂硬是抢在新车上市前投产成功。
选择1.8L还是2.0L?笔者建议,只要价格差距不是太大,还是2.0L较合适,毕竟这是一款尺寸不小的B级车,1.8L难免给旁人“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弄清定位不要与B级车比
值得注意的是,试驾传祺之前,“亚运会服务用车”,“冲着雅阁、凯美瑞来的”等光环耀眼夺目,无形中提高了期望值,容易让人下意识以时下主流B级车的标准来衡量它。
时下主流B级车的内饰全面往C级车靠拢,做工是精致的,用料是上乘的,乘坐空间得到充分保证,配置也是尽可能的齐整。而传祺距此还有不小距离,不过,在A级车市场里,却处于靠前的位置。在考虑或体验传祺之前,一定要将它定位:与A级车比,不要与B级车比。
不忌惮出身是关键
上市近一年来,传祺整体销量并不算高,并非车有问题,更多是“生不逢时”,传祺刚好遇上了多年不遇的调整期。今年中国汽车增速全面放缓,许多大牌的合资车企、自主品牌均叫苦不迭,更何况是初入车市的广汽乘用车。“要先活下来,”是业界普遍的应对方法。
早在上市之前,广汽乘用车一直将车定位为“自主品牌NO.1”,上市后却改变了,变成与合资车竞争的全新定位,与当年的荣威750极为相似。坦白说,现在的传祺要做的是抓住国人对自主品牌的认同,不忌惮出身,先走得更好,站得更高,然后再去想着下一步。
整体可信
广汽传祺是辆很“中国”的车,无论是外形上的中国元素、内饰布局还是动力输出、悬挂调校等都是按照本土化需求设计,本土情怀很浓。有这么一个花絮:意大利菲亚特的高层来广州参观,广汽乘用现场演示了刚刚下线的发动机的性能,演示镇住了这位高层,他当场拍板,进口一批回意大利。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广汽乘用车,见证了其发展的全过程,它确实在传祺上下了大功夫,集合了整个集团最优质的资源,品质和可靠性,如果买来家用,整体还是信得过,大体可以放心。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