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10月份,进口品牌库存系数持续增加,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反弹上升,自主品牌库存系数持续下降。10月份库存系数最高的品牌是日本讴歌,库存系数持续加大,达到10.08。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郎学红分析,造成10月份库存系数反弹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厂家冲刺年终目标。10月份,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小幅增长,国内车市总体需求回暖。但是,由于接近年底,在前期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部分厂家为冲刺全年目标,继续加大供给,供货量大于市场消化量,造成库存系数总体反弹升高。
其次是强行搭售愈演愈烈。由于10月大量新车集中上市,部分厂家供应新车时强行搭售过多滞销车型,尽管新车需求较强,但搭售的滞销车型,出库量较少,愈发加重经销商本已沉重的库存负担。另外是进口车价格逐步回稳。由于进口车价格回稳,部分经销商年终囤压热销车,10月份进口车库存量有所增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日系车恢复市场供货。10月份钓鱼岛事件有所降温,消费者到店数有所回升,日系品牌逐渐恢复市场供货量,但销量并没有全面恢复,因而经销商库存进一步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库存系数进口品牌持续增加,而自主品牌库存是持续下降的。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不同类别品牌的库存系数,进口车品牌库存系数增长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增长了0.05,自主品牌的库存却降低了0.04。为了年终冲刺,跨国汽车公司转嫁欧洲车市压力,继续加大在华销量任务,使得经销商库存雪上加霜。合资品牌对“银十”预期过高,年终进一步加大对经销商供货量,导致总体库存系数反弹并小幅增加。自主品牌10月表现突出,由于降价幅度加大和新车集中上市,使得销量环比、同比双增,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
据了解,11月,中国汽车库存预警指数为49.36%,比10月环比下降 2.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库存预警指数有所回落,这表明,汽车流通企业库存压力有所缓解。11月,经销商集客量、成交率、日平均销量、终端成交价格均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厂家供货量过大,库存未得到消化,并略有增加。大部分经销商的流动资金能满足基本运营、融资困难的比例下降、吸纳就业人数保持基本稳定。与10月相比,汽车流通企业经营状况略有改善。
面对10月、11月的一升一降,郎学红提醒经销商,年末将至,厂家为冲刺年度目标加大向经销商压库力度,经销商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需要共同克服当前困难,汽车厂家要放慢网络扩张步伐,降低经销商库存水平。汽车经销商则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消化高库存带来的压力,坚持转型升级,努力开拓二手车置换、后市场服务等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呼吁厂商应理性对待年底车市回暖,避免为冲刺年底目标对经销商过度压库。应采取有效策略化解,需警惕年末叠加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