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每年下降1到2个百分点。统计显示:今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到24.31%,创下2008年9月以来新低。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萎缩,合资与外资品牌已占据了我国近六成的乘用车市场。而以销售额和利润计,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的合资与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还要远远超出这一比例。
更令人忧虑的是,以玛驰、雪新赛欧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也在不断向10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下探,进一步挤压自主品牌的市场。这一窘境的背后,是国内大型车企几乎无一不加入合资的行列,合资品牌甚至已经成为这些车企主打的品牌和公司主要的盈利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自主品牌细分市场竞争同质化
我国在肯定合资、鼓励开放的同时,必须把发展自主品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首先,自主品牌汽车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大于外资品牌。其次,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关系经济和国防安全,每一个国家的军车都是100%自己生产的。最后,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
自主品牌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市场,不能简单地认为高端就是好,低端就是不好。自主品牌汽车在细分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也抑制了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现在长城汽车在SUV上做成功了,结果每一家自主品牌都在做SUV。自主品牌干得有点多了,而不是少了。
大家一哄而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自主品牌发展的难度。自主品牌车企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哪块长就发挥哪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