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缺乏想像力 |
2012年03月09日 17:19 来源:大河车网 |
根据现有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汽车拥有量将增长四倍,达到40亿台。奥迪总裁警告:“汽车业面临巨大的危险。因为人们也许会说‘我受够了,我不愿意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所以,汽车业的使命是改良现有技术,并和各国政府一道共同解决全球拥堵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汽车减肥。看看当今与网络相关的技术:台式计算机变成了笔记本,笔记本变成了写字板,智能手机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当个电脑使。汽车为什么不能走这样的路?为什么不能有独特的“城市汽车”?
也正是在这样的逻辑指导下,微型车成为汽车业下一轮竞争的核心。其中心舞台,就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城市拥堵最为严重的中国。比如,通用汽车的实验车型、两座的EN-V希望率先在中国上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双轮汽车,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和开发之中。《经济学人》最近报道说,甚至能飞的汽车也已经在技术上变得可行。现在需要考虑面对满天飞的汽车的管理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发自己未来的拳头产品。
处于这种竞争之核心的中国,再次显示了创意的缺乏。大家本指望比亚迪的电动车能够给中国汽车业在国际市场上带来突破,如今看来这更多还是个梦想。资金、技术的劣势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缺乏原创性的理念。毕竟,电动车让汽车业“异想天开”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更像是炒人家的冷饭。几年前,许多地方政府甚至对小排量的车型下禁令,使颇为适合中国大中城市生活方式的微型车丧失了发展机会。只有在发现微型车在欧美成为时髦后,才赶紧跟牌。中国作为自行车的大国,也完全有将电动自行车开发为不倒翁式的双轮车的前景,但汽车的发展将自行车挤下公路,自然没有人在这个路上花心思。如今,把汽车和公路当作交通“互联网”的概念又被提出来。这一概念所呼唤的,远非电动车这一项技术。靠着电池技术这一板斧,怎么可能克敌制胜?
总之,中国虽然是近几十年来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但这种繁荣背后所隐藏的还是原创力、想像力的缺乏。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还是要跟着人家后面学。这样的模仿,将到何时才算个头儿?
|
关键字: |
大河车网购车咨询电话:400-888-9321 13503860072 QQ群:179188384 |
|
|
|
|
|